你在教育孩子害怕警察叔叔 还是跑向警察叔叔? “请不要告诉你的孩子,如果他们调皮我们会把他们抓走。我们希望他们害怕的时候会跑向我们,而不是被我们吓跑。”几天前,重庆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重庆 发布了几张图片,上面是警察与小朋友亲热的图片,以及这样一段对家长的提醒。为什么要发这样的“警方提示”?与大人管教孩子的一个惯有“套路”有关……
“别怕我们!” 警察叔叔朋友圈里发“警方提示” “请不要告诉你的孩子,如果他们调皮我们会把他们抓走。我们希望他们害怕的时候会跑向我们,而不是被我们吓跑。”几天前,重庆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重庆 发布了几张图片,上面是警察与小朋友亲热的图片,以及这样一段对家长的提醒。图片发布后,不少网友都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引发网络热议。 为什么要发这样的“警方提示”?@平安重庆 的微博管理员王警官告诉记者,因为用警察来“调教”孩子,已经成了大人管教孩子的惯有“套路”。 几天前,正在杨家坪商圈环道巡逻的民警唐靖龙碰到了这样一件事。 一大商场门口,一个婆婆领着小孙子,一位妈妈带着小女儿。两个孩子你追我,我追你,玩得不亦乐乎。 不少路人时不时瞥一眼家长,暗示她们管好孩子。婆婆似乎看出了周围人的意思,高声向孙子喊到:“别跑了。”可招呼了几次,两个孩子都不听,似乎还越玩越疯。 这时,唐靖龙和同事正好巡逻到此。婆婆看到穿着警服的唐靖龙,又抬高声调,对小孙子说:“别乱跑了,再跑,那边的警察叔叔就会过来把你抓走!” 婆婆的这番话马上起了作用。小孙子转头看到远处的“警察叔叔”,果然消停了一些,小女孩也不跑了,两人乖乖走向自己的婆婆和妈妈。 “这种现象还很普遍。”这一幕让唐靖龙感触颇深,“就在我侄子的眼中,我都比大灰狼还可怕!” 用“警察叔叔”吓唬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管用吗?又会不会有“副作用”?
怕警察叔叔抓人 孩子遇困难甚至不敢向警察求助 樊劲松是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的“打拐民警”。他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小童(化名)在5岁时和父母走失,一名陌生阿姨说可以帮他找爸爸妈妈,就带着小童到了另一个城市。15年后,被拐卖的小童被樊劲松带回了亲身父母身边。 但事后回忆起这被拐的15年,樊劲松发现,其实小童早就可以向警察求助。“好几次,小童明明看到警察了,却不敢上前求助。”樊劲松说,就因为小童害怕警察,他记得以前妈妈常常给他说,“不听话,警察叔叔就会过来把你抓走!” 樊劲松的印象中,在平时孩子走失的案例中,极少有孩子主动向警察求助的。“这可能就和家长长期对孩子的误导脱不了关系。” 樊劲松分析说,孩子从小被灌输“警察抓人”的理念,他们因此害怕警察。所以当他们遇到困难甚至危险时,都不敢向警察求助。 警方:希望孩子害怕时会跑向我们 而不是被我们吓跑 为什么用警察来吓唬孩子?@平安重庆的微博管理员王警官分析说,这主要和家长那一代的成长背景有关,那个时候警察主要承担着打击犯罪分子的职责。其实,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警察除了抓坏人,服务群众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大。 “我们希望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奔向我们,而不是害怕得躲开。”王警官说,这便是他们发布这几张“警情提示”宣传图片的初衷。 王警官说,他们希望更多的年轻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要再拿警察来吓唬孩子,而是告诉孩子:警察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帮助我们的人,是可以值得信赖的人,警察叔叔是好样的!“我们很乐意看到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主动跑过去和我们打招呼。” 专家:威胁会让家长失去威信 也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在重庆知名幼儿教育专家申毅眼中,拿警察“调教”孩子是一种威胁教育的方式。它虽然能一时制止孩子的行为,但在无形当中,孩子也由此可能产生一种“我是坏孩子”的错误认知,同时也对警察也产生错误认识。担心自己成为“坏孩子”,而被警察抓走,所以对警察产生了一种后天的畏惧感。这就是威胁教育的“副作用”。 “其实这个问题背后反映出,很多家长平时溺爱孩子,在孩子心中没有威信,他们不得不借助‘警察’这一公认的职业形象来树立威信。” 重庆知名幼儿教育专家申毅认为,家长总是威胁、恐吓孩子,不仅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感,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问题。 申毅说,孩子可能会变得很胆小,连带着害怕一些其他的相关事物。喜欢跟随着大人,希望大人来保护自己。在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模仿自己父母的语气,来吓唬其他的孩子。而有些孩子不仅不会被吓到,还会更加肆无忌惮,并且觉得吓唬他的人很可笑。 另外,申毅还强调,若家长只对孩子进行口头威胁,却从来不去执行,久而久之也会毁掉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申毅说,教育孩子,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帮助孩子找到问题后,耐心的解释,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这些常见的教育观念 都可能对孩子有“副作用” 而除了威胁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能碰到一些常见的教育观念,它们也可能产生“副作用”。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心愿。所谓“龙”、“凤”就是指天之骄子,“人上人”。 申毅说,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孩子们只想着如何学习好,如何出人头地,如何在竞争中胜出,而没有社会责任感。 2、“黄金棍下出好人” 很多父母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甚至说“黄金棍下出好人”,从现实中的很多实例来看,并非如此。经常遭遇责骂或挨打,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还可能产生暴力倾向。经常挨打的孩子,还会为了逃避挨打而掩饰事实,编造假话,尽量找借口来帮自己摆脱挨打。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对父母说实话,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 然而,申毅认为,让孩子学不想学的功课、做不想做的游戏,让孩子超越年龄段去学习,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厌烦、压力和挫折感。 4、“穷养儿子富养女” 这句话就像流行歌曲一样,在许多年轻的父母口中传唱。然而,“富”养的女孩可能养尊处优,说不定还形成“嫌贫爱富”的价值观。而“穷”养的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缺失关爱,没有安全感、自闭自卑,甚至过度自我保护、攻击性强。 5、“要给孩子最好的” 在过度溺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染上自私、冷漠、不会体贴理解他人的恶习,同时,这类型的孩子往往比一般孩子更具攻击性。 网友热议: @Qipao_Forever: 我小时候不听话时,我父母总是说要把我卖给收废品的,我现在对收废品的,特别是收废品的老头感到一丝丝害怕。 @龍龍Mandy0129:我以后不能拿警察叔叔吓唬蛋蛋了,要教他,有困难,找警察 @卢英杰007:一九岁被拐男孩被解救后,问他在火车站与巡逻警察擦肩而过为啥不呼救,男孩说,妈妈说过,不听话孩子会被警察抓走,他不敢喊……(值得深思中国式教育方式!!!) 无论如何要告诉你的孩子正确的常识。警察叔叔是用来保护他们的,而不是来吓唬他们的。 孩子出现不听话或是对抗时,父母应该采取诱导的方式,用自信的心态感染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