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而生 脱贫而兴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林佛招凌坚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从成立伊始,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被时代赋予了特殊的使命。这个人才培育摇篮,为扶贫而生,因脱贫而兴,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立下战功、取得佳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寻乌县把培养柑橘种植技术人才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专门创办了寻乌县柑桔学校;1998年,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技能培训需求,在寻乌县柑桔学校基础上,组建了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7年,寻乌县投资2.4亿元,建设了占地240亩、建筑面积达6.3万平方米的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 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 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围绕“办什么样的职业学校?”“为谁办职业学校?”“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哪里?”三大问题,以《寻乌调查》“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唯实求真精神领航出征,把“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本地脱贫攻坚”作为学校的特殊使命,积极探索构建了“产教结合”“人才培养”“基地输送”“校际共融”四种教学模式,在培育产业、培养人才、推动脱贫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顺势而为实行产教结合 几十年来,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以贯之地把柑橘产业推广作为首要任务,先后培养了2万余名“柑橘种植能手”。如今,当年的“小树苗”长成了致富“大森林”,寻乌县的柑橘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量超25万吨,年产值超过15亿元,果农因此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柑橘产业已成为寻乌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则成为了该县推动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紧紧对标企业需求培养人才。面对寻乌县工业园区企业专业性、实操性人才紧缺问题,学校针对性开设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气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等7个专业,为寻乌县首位产业培养了5000多名实用型技能人才,成为推动首位产业快速发展的“中流砥柱”。 图为在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的“橙才计划”开班仪式。 全面对标加强人才培训 从2018年春季开始,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服务脱贫为导向,走访了全县所有乡镇和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调查了解全县劳动力就业技能情况。经调查,在全县121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缺技术致贫的有1234户,占10.55%。 “孩子可以到职校学习一技之长,可是我们这些40多岁、50多岁的人没有读过多少书,只能远离家庭,外出当苦力。”在走访中,调查人员时常能听到类似的话。为服务农村转移劳动力,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农村劳动者培训,尤其是针对贫困人口开展各类免费社会培训。学校先后开设了建筑工匠、特色小吃制作、月嫂培训、工艺品制作、保育员、安全生产技能等免费培训课程。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成为了职教助力脱贫攻坚的一面旗帜。截至目前,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组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156班次,“订单式”培训劳动力1万多人次,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4317人次。这些培训帮助了3218户贫困户高质量脱贫,实现户均增收1.6万元。 如今,寻乌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872元,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实现了产业、就业全覆盖。 图为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举办寻乌特色小吃培训班。 近年来,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按照“家校互联、家校共教”的思路,把培训课堂延伸至乡镇、村居。为解决偏远贫困村和出行较为困难的贫困人口信息闭塞问题,学校发放教育扶贫宣传页8万余份,通过微信、短信等途径推送资助政策、就业信息2万余条,开展“田间地头”式技能培训近1万场。 学校围绕“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持续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招生力度,优先安排贫困生“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了因学历低、技能差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截至2020年底,学校在校学生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占比达43.3%,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实习期就已被寻乌县园区企业“预定”,就业率达98.2%以上。 图为寻乌县职业技术学校举办农村个体建筑工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 瞄准龙头促进基地输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