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一枚特别的奖章,静静地陈列在展柜里,它映照着“优秀红军指战员”毛泽覃一朝戎装,一生荣光的无悔岁月。 记者日前来到瑞金,探寻这枚国家一级文物——二等红星奖章背后的故事。 跟随讲解员单惠的脚步,走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二楼展厅,记者看到了这枚红星奖章,它虽历经岁月流转,却依旧通体明亮,图案、花纹清晰如初。 奖章造型为圆形齿状,边沿有大小10个尖齿,整体直径4厘米。星花内为五角星和禾穗组成的圆形图案,五角星与禾穗之间标有“红星章”三个字。通过底部放置的镜子,灯光照射下,可见奖章背面标注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二等红星奖章一九三三八一第26号”字样。 奖章何以遗存在中央苏区?它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它不是寻常的红星奖章,是毛泽覃烈士留在瑞金红土地的唯一遗物。”单惠娓娓讲述。 毛泽覃,湖南湘潭人,毛泽东的弟弟,中央苏区时期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人。他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第11军政治部任职。起义军余部转移到赣南崇义后,毛泽覃被派往井冈山,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进行联络,为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经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多次反“围剿”战争的洗礼,毛泽覃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战员。 1933年8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首次庆祝“八一”建军节,并举办了授奖大会,对“领导南昌暴动的负责同志及红军中有特殊功勋的指挥员和战斗员”授予红星奖章。在这次颁奖典礼上,毛泽覃以自八一南昌起义以来立下的累累战功,荣获了一枚编号为26号的二等红星奖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旗勋章、红星奖章等军功章的颁发,激励着红军广大指战员在反‘围剿’作战中浴血杀敌、英勇战斗,在长征路上斩关夺隘,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单惠感叹道,“我们可以想象,毛泽覃异常珍视这枚代表着功绩与荣誉的军功章,四处征战都贴身携带。”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瑞金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毛泽覃则留在中央苏区,担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和红军独立师师长,带领部分红军坚持游击战争。 面对敌人频繁的军事进攻、残酷的经济封锁,毛泽覃率领红军游击队,辗转作战,遭受难以想象的困难。正如陈毅在《赣南游击词》所说:“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山上没有粮食,毛泽覃与战士们就以竹笋、野果充饥,以茅草当被,英勇顽强地同敌人进行周旋。 “想着长征的战友,想着革命的前途,不负党的重托,保存革命火种。珍藏在口袋里的红星奖章一直激励着在闽赣山区活动的毛泽覃。”单惠动情地说。 1935年4月25日,毛泽覃率领部队来到瑞金县黄鳝口红林山区。为了不打扰群众,他们隐蔽在一幢空闲的纸槽棚中,并设法与项英、陈毅部队取得了联系。由于叛徒的出卖,毛泽覃和战友们被国民党军团团包围,毛泽覃在掩护战友突围时壮烈牺牲。 青山有幸埋忠骨。年仅29岁的毛泽覃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毛泽覃当年牺牲地‘红林’,原属安治管辖。1969年1月,为纪念毛泽覃烈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瑞金县安治公社改名为泽覃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更名为泽覃乡。”瑞金市史志研究室编研股股长钟燕林告诉记者,毛泽覃的二等红星奖章被遗落在他牺牲的地方。直到1974年4月的一天,瑞金县泽覃公社泽覃大队村民张富,在红林山区劳作时发现了这枚奖章,带回并捐赠给了瑞金革命纪念馆收藏。 “他英勇善战!”采访过程中,钟燕林多次提到“英勇善战”一词。“二等红星奖章是非常难得的,是奖励对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获有重要军功的人。毛泽覃不怕牺牲,作战时始终冲锋在前。”钟燕林说,“这枚奖章见证了那段红色历史,见证了革命战士身后的荣光。” 每一枚英雄勋章都镌刻着浴血奋战、建功立业的执着追求,传颂着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铁血豪情。毛泽覃烈士的这枚奖章虽小,却镌刻初心,重逾千钧。 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烈士的丰功伟绩,瑞金人民在瑞金革命烈士馆一侧树立了毛泽覃烈士的铜像,铜像下方镶嵌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毛泽覃同志纪念碑”八个大字。 回望历史,红星奖章记载着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不朽的英雄史诗,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立足当下,在奋斗的新征程上,这枚奖章上的红星,将继续激励着华夏儿女不断前行,在强国之路上汇聚起蓬勃力量,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