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小镇邀你一起过年啦!”随着蛇年新春的日益临近,12月28日,会昌戏剧小镇春节七天演出季正式开票。就在不久前刚刚落幕的会昌戏剧季002上,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波兰、法国等五个国家的26部戏剧作品在这里汇聚演出,赖声川、罗伯特·威尔逊、罗伯特·勒帕吉等世界级戏剧家携作品精彩亮相。这个今年1月开镇的小镇,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迅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据不完全统计,开镇以来,小镇已开展戏剧等各类表演1000多场,吸引国内外游客数百万人次。 一个地处偏远的山区小镇,缘何星光璀璨、大咖云集、好戏连台,进而成为世界剧场? 大师 从厦蓉高速出口通往戏剧小镇的道路两边,不断有“戏在身边,好在远”的海报映入眼帘。 会昌的确有些远。赖声川回忆他第一次来会昌:“飞机转绿皮火车,然后再包车,翻山越岭,才能到达这个地方。” 这里是蜚声国际的剧作家、导演赖声川的故乡。赖声川1954年生于美国,12岁回到中国台湾。他被誉为“现今最顶尖的中文剧作家”“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自1984年开始创作以来,40余部戏剧作品影响遍及华语世界。 1919年,赖声川的父亲赖家球出生在会昌城北的老宅里。少年赖家球以会昌第一的成绩考上省立赣县中学(今赣州市第一中学),后因家庭变故差点中断学业,爱才心切的校长周蔚生徒步跋涉约150公里来到会昌北门赖屋,要他回校读书,并承诺会妥善处理好学费事宜。校长的远道登门,感动了赖家,赖家球得以继续在赣州上学。 2022年8月20日下午,赖声川来到赣州市第一中学,见到了周蔚生校长的第四代后人、外重孙女彭洪,并当面向她表示感谢:没有赣州这位校长,大概就没有我! 1941年,赖家球考入当时被誉为“外交官摇篮”的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1947年离开家乡赴美从事对外交往工作,此后再没回过会昌。然而,赖家球时常叮嘱两个孩子:“我们的‘根’在江西会昌。” 赖声川一直希望“替父亲走一段回家的路”。20世纪80年代,他和哥哥赖声羽(台湾大学教授、知名散文作家)根据父亲生前留下的信息,与会昌的亲人取得联系,并于1997年首次回到父亲出生的地方。赖声川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我们打开了一扇朦胧的窗,从此不再是一棵没有根的树。” 2015年,赖声川带着他的作品《十三角关系》回到故乡。“一年一部戏,做一个10年计划,看看10年能不能对一个小镇有影响。”从这一年开始,他有计划地把自己的舞台作品每一年带一部回到家乡会昌演出。赖声川说:“戏剧小镇是我的一个梦想,这是我父亲的家乡,家乡就有一种扯不断、分不开的情感。我觉得会昌能够创造一个戏剧文化创意中心,创造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他希望可以在这里探索、打造一种文化创意生态,让会昌成为中国赣南地区的一个文化磁场。 2017年10月,会昌西北街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打造以“戏剧文化高地、戏剧产业基地、戏剧生活社区”为定位的会昌戏剧小镇,项目占地128.3亩,总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单体建筑70余项。印刷厂改建成会剧场、宗祠修葺成园林剧场、街屋改建成实验剧场及排练场,建设了有容广场、赖家古宅广场、三角广场等开放式艺术区域。由此,千年古镇重焕异彩。 2024年1月5日,会昌戏剧小镇正式开镇,为期10天的会昌戏剧季001同步启幕,近百场戏剧演出和交流活动在小镇各大剧场轮番登场。 “我是会昌之子。”除了浓浓的故乡情结,赖声川认为,自己对于戏剧还有一种使命感,“想让乡亲们看看这些作品,尤其是希望年轻一代能更早接触到戏剧和文化艺术。如果文艺能够成为他们未来的选项,也许他们的路会更宽广。” 大戏 河流、城墙、门楼、古榕、老屋……会昌戏剧小镇,像一个巨大的多幕舞台,布景次第呈现。 华灯初上的时候,广场中间一只硕大的旧式白炽灯泡温柔地照耀着小镇,悬挂在古榕树上大大小小的灯泡也被点亮,小镇灿若星河。 于是,就有了那张经典的海报场景:郁郁葱葱的榕树根部,一只点亮的灯泡在泥土里兀自发光。赖声川希望通过戏剧,可以将文化向下扎根于土壤,让创意灵感的灯泡渐渐点亮会昌。小镇开幕那天,赖声川与一众嘉宾来到古榕下,点亮了象征戏剧之光的白炽灯,小镇的“星光大道”仿佛也就此开启,一批世界级的名导佳作接踵而至。 意大利撒丁岛话剧院把莎士比亚经典剧目《麦克白》世界巡演在中国内地的唯一一站定在会昌戏剧小镇;享负盛名的美国戏剧导演、剧作家、艺术家罗伯特·威尔逊在83岁高龄来到会昌,开启长期的驻镇创作,该项目已面向全球招募演员并预计明年4月至5月完成排演,这部全新作品将在明年5月22日的会昌戏剧季003完成世界首演;继彼得·布鲁克、罗伯特·威尔逊等戏剧大师之后被称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天才型创作者”——加拿大戏剧大师罗伯特·勒帕吉,带来了他的作品《887》;欧洲最具创新精神的剧团之一——波兰“山羊之歌”剧团,带来了音乐戏剧作品《评论哈姆雷特》;欧洲环境舞蹈顶流“迪迪埃-赛隆剧团”带来了可爱的《行走的膨胀人》;怪诞法国艺术团“明天我们改变一切剧团”,在会昌开启《鸟人与他的奇美拉乐队》中国首演;赖声川为会昌戏剧小镇量身打造的最新力作《镜花水月》,迎来园林剧场版的封箱演出…… 会昌常态化组织开展戏剧演艺等活动,预计每年演出120天以上、演出剧目不少于60部。仅在会昌戏剧季002期间,就一共组织售票剧目35场、户外演出177场,以及“世纪对谈”“赖声川大讲堂”“系列工作坊”等文化交流活动33场。 每天20多场戏剧演出或主题活动,让当地群众大饱眼福,会昌县城居民陈永康感慨道:“我觉得很幸福,在家门口就能看大戏。” 远道而来的上海戏迷孙赵鹏则惊叹:“不可思议,文化的碰撞感觉特别好。”怪诞法国艺术团演员帕皮翁·洛伊克说:“我认为观众对我们的表演是乐意接受的、反应很积极,我觉得他们是喜欢这个表演的。” 除了名家名作,戏剧小镇也为更多普通人带来了造梦空间。曾在赖声川经典剧作《如梦之梦》《曾经如是》《宝岛一村》中有过精彩演绎的青年演员杨易,带来他自编自导自演的首部原创作品《平原之王》;14名会昌籍“素人演员”共同演绎《66小时》,向世界讲述会昌人自己的故事,他们当中有中学教师、烤肉店老板、射箭教练、小镇员工…… 小镇门口,巍然高耸的石牌坊上镌刻着横批:此处有戏。从古城墙到江边,从榕树下到广场,从老宅屋到小酒馆,处处都是流动的舞台。艺术家与观众近距离互动联接,共创难忘的戏剧时刻,一个随时随处可以有戏、可以入戏的戏梦空间宛在眼前。 大业 岚山环抱,三江汇流。伴随着戏剧的梦想在这里氤氲升腾,“特色戏剧镇、风景独好城”日渐叫响,戏剧小镇在当地引领和造就了一个崭新的业态。 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戏迷从厦门、深圳、广州等城市来到会昌,享受这里世界级的戏剧演出,领略会昌的好山好水、客家文化。2024年国庆假期,小镇日均接待游客人次超过5万,总游客量逼近40万人次。这是赖声川没有想到的,他说:“我以为五年、七年才可能有这样的游客规模,现在一年都不到就开始人潮涌动了,戏剧小镇的发展比我想象的要快。” 会昌县文广旅局局长曾俊华告诉记者,戏剧小镇围绕看戏、学戏、演戏、出戏四个方面,导入戏剧产业资源,打造演出剧场类、教育培训类、戏剧配套产业类、客家非遗文化类、酒店住宿类、配套商业类等六大业态,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焕发出全新活力。 推进戏剧小镇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会昌不遗余力: ——举办会昌戏剧季,打造国际化的戏剧文化高地。推出会昌戏剧季品牌活动,开展常态化演出,确保戏剧演出一年四季不落幕; ——推动戏剧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市井化的客家生活美学地。大力挖掘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地方戏曲、非遗特色文化等,探索“戏剧+红色文化”“戏剧+地方戏曲”“戏剧+非遗文化”等模式,创新推出一批原创型戏剧作品,实现戏剧文化与赣南客家文化、非遗文化“相融合、共发展”; ——培育戏剧配套产业,打造年轻化的戏剧人才集聚区。建设集戏剧服装、道具、场景制作生产和戏剧创意、工艺美术、出版印刷为一体的“戏剧+”产业群。同时,广邀全球各地艺术创作者、戏剧文化爱好者到小镇开办工作坊、驻地创作、巡演交流,为年轻的追梦人搭建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 戏剧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还为年轻人带来不一样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喜欢戏剧艺术的人来到会昌,成为“会漂”,一些在外闯荡的会昌人也回到家乡,在戏剧行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会昌县发展集团监事会主席邹敏不无感慨:从运营到现在成为我们文化产业的龙头和引领,小镇真的发生了太多不可思议的变化,真的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 青砖黛瓦,戏剧小镇里,由百货公司改建而成的和声戏剧技术学院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国内首创的民办专业剧场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学院开设全面的剧场技术课程,建造国际标准的置景、服装实践基地,旨在培养专业的剧场技术人员。廖维翰院长把这个学院叫作“造梦空间”:“我们在表现戏剧,我们造一个梦给观众。对我来说,我的造梦就是帮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如今,和声戏剧技术学院已有近200名学生,正如赖声川所希望的:“戏剧为当地年轻人带来改变。” 现实与梦想在这里兼容辉映,中外戏剧文化在这里浸润沉淀、互鉴交融。从赖声川“替父亲走一段回家的路”的心愿开始,小镇正在逐渐成长为一片跨越国界、语言和文化的戏剧梦土、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剧场。 12月1日,会昌戏剧季002圆满落幕。赖声川、罗伯特·威尔逊和罗伯特·勒帕吉一起,开启了一场关于“世界剧场在中国一个小镇”的畅谈。赖声川说,重建家乡的书香气息,用戏剧回馈家乡,是他一直想做的:“大城市都很发达了,中国真的要强大,要让会昌这样的小地方也一样富强起来才行。” 小镇有戏,变在身边,梦圆不远。
|